党员心声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党员心声 >> 正文
李靖:克服疫情“就业焦虑”
发布日期:2020-04-20 12:05  点击:

亲爱的同学们:

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,这一重大突发全球公共卫生事件,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冲击,深刻影响现下大学生生活,学业,就业等日常。疫情期间,部分企业与大厂自身存活面临挑战,能提供的就业机会缩减,客观上讲,同学们面对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与困难。但为应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宏观大环境,国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,加大对大学生的扶持力度,与此同时,在教育局统筹规划下,学校也力争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机会,通过各种渠道为同学们引入就业岗位,开展线上云招聘会与线下招聘会,多方面切入,保证同学们就业。

新冠疫情既是一个给同学们的挑战,也是机遇。大形势下,传统岗位减少,与此同时,新兴岗位也异军突起,同学们要把握时事,善于抓住机会。老师深知同学们面对这突发的疫情,所感受到的迷茫,焦虑,压力,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,越能考验同学们的心性,同学们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情,不要悲天悯人,也不要妄自菲薄。有清醒的自我认知,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能力,通过学校提供的资源,发展自己的长处,弥补自己的短处,要有积极阳光的态度,开拓前进的意识,努力提升自己。

老师会是同学们的坚强后盾,在同学们面对就业焦虑而无措的时候,同学们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,表达自己的想法,纾解自己的压力。“就业焦虑”客观存在,但它最终是化为动力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关键还在于同学们自身,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主动了解新环境下就业条件变化,适时培养自己的新技能,适应条件变化,同时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。作为老师,会作为同学们的指路明灯,给同学们指明自己的大致方向,减少同学们的焦虑无措。

学校在疫情背景下,仍然大量引入外校企业工厂等,做到疫情之下依然保持学校合作的就业岗位数量质量不变,切实保证同学们就业质量。同学们也不必过于焦虑,国家和学校会尽全力为同学们提供保证。

疫情背景下,同学们要迎难而上,主动调节克服自己因就业而产生的焦虑压力。提高完善自己的能力技能,适应环境变化。老师会与同学们同在,一起面对。

 


上一条:姜立春寄语:抗击疫情,我们在一起
下一条:陈希文寄语:坚定理想信念,补足精神之钙

Copyright ©2021 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一支部 版权所有
地址: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
电话:0816-2578582  邮编:621000